《詩經》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,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,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(前11世紀至前6世紀)的詩歌,共311篇, 先秦時代稱為“詩”···
《尚書》,最早書名為《書》,又稱《書經》,由先秦諸子所著,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。該書分為《虞書》、《夏書》、《商書》、《周書》。戰國時期總稱《書》,漢代···
《周禮》又稱《周官》,是儒家經典,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學家、軍事家周公旦所著,今從其思想內容分析,則說明儒家思想發展到戰國后期,融合道、法、陰陽等家···
《儀禮》為儒家十三經之一,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匯編。內容記載周代的冠、婚、喪、祭、鄉、射、朝、聘等各種禮儀,以記載士大夫的禮儀為主。秦之前篇目不詳,漢初高堂···
《禮記》又名《小戴禮記》《小戴記》,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,儒家經典著作之一。成書于漢代,相傳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,共二十卷四十九篇。書中內容主要寫先···
《周易》即包括《易經》和《易傳》,“三易”之一,是傳統經典之一,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中記載《周易》的形成是“人更三圣,世歷三古”。相傳,上古伏···
《春秋》是中國古代史類文學作品。又稱《春秋經》《麟經》或《麟史》等。后來出現了很多對《春秋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、解釋、闡發的作品,被稱為“傳”。代表作品是稱為···
《公羊傳》又名《春秋公羊傳》,儒家經典之一。是對《春秋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、解釋、闡發的作品。上起魯隱公元年,止于魯哀公十四年,與《春秋》起訖時間相同。其作者···
即《榖梁傳》也被稱作《榖梁春秋》、《春秋榖梁傳》。《春秋榖梁傳》為儒家經典之一。與《左傳》、《公羊傳》同為解說《春秋》的三傳之一。起于魯隱公元年(前722年),···
《論語》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,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,至漢代成書。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張、倫理思想、道德觀念及教育···
《道德經》,春秋時期老子(李耳)的哲學作品,又稱《道德真經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,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,《道德經》是除了《圣經》以外被譯成外···
《列子》又名《沖虛真經》相傳戰國列御寇所著,其思想主旨近于老莊,追求了一種沖虛自然的境界,列為道家的重要經典之一。該書按章節分為《天瑞》《黃帝》《周穆王》《仲尼···
《莊子》又名《南華經》,其書與《老子》《周易》合稱“三玄”,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道家經文?!肚f子》書分內、外、雜篇,原有五十二篇,今已失傳。目前所傳三十三···
《慎子》一書,司馬遷《史記·孟子荀卿列傳》中介紹說有“十二論”。徐廣注釋道:“今《慎子》,劉向所定,有四十一篇?!卑喙獭稘h書·藝文志》著錄為四十二篇,宋代的《崇···
《老子想爾注》是老子《道德經》的注釋本,道教早期教派正一盟威道的一部哲學兼丹經的經典著作,為天師家學。作者為道教正一派創始人東漢張道陵。
大道論為元末,張三豐最偉之作品。所謂“道”,是就它統御并直接參與整個宇宙之內之外之中之綜生天、生地、生人、生物的功能作用所作的形容性定義。
《清靜經》,全稱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》。一卷?!短侠暇f常清靜經》全書僅四百零一字。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?!肚屐o經》正文起首一句就是“大道無形”而定了全經···
《黃帝內經》分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兩部分,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,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?!饵S帝內經》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,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“陰陽五···
《周易參同契》。東漢魏伯陽著。簡稱《參同契》,道家養生經典。全書指導煉外丹,以乾坤為鼎器,以陰陽為堤防,以水火為化機,以五行為輔助,以玄精為丹基等等,從而闡明煉···
《文始真經》乃文始真人尹喜所著經書,又名《文始經》《關令子》,《關尹子》。以獨特的視角將“道”的廣闊無邊的玄意天地展示在世人面前。所謂“文始”,可以理解為文明之···
《墨子》是戰國百家中墨家的經典,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記述墨子言論兩部分組成,宋朝多散佚。至清代編《四庫全書》時,僅存五十三篇。墨子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,提倡兼愛、非攻···
《胡非子》一書,亡軼已久,《漢書·藝文志》錄《胡非子》三篇,今僅存佚文,本諸子抄,收為墨家第四。胡非(生卒年不詳),國別不詳。關于胡非,我們現在知之甚少,可以肯···
《隨巢子》,相傳是隨巢子的著作?!稘h書·藝文志》墨家類著錄六篇,《隋書》、《新唐書》都著錄一卷。到宋代時此書已佚失,明代有歸有光輯評本,清代有馬國翰、王仁俊兩種···
《田俅子》,《漢書·藝文志》錄《田俅子》三篇,今存佚文數條,本諸子抄,收為墨家第二。 田鳩(約公元前360~前300),齊國人?!秴问洗呵铩贰俄n非子》《淮南子···
《管子》一書是管仲及其學派的核心思想,大約成書于戰國(前475~前221)時代至秦漢時期,內容很龐雜,包括法家、儒家、道家、陰陽家、名家、兵家和農家的觀點,它以···
《商君書》也稱《商子》,現存24篇,戰國時商鞅及其后學的著作匯編,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?!渡叹龝窂木鳘毑玫慕嵌?,推行法治,注重農戰,主張極刑厚賞,以富國強···
《申子》是戰國時期思想家、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的著作。申不害(約公元前395年~公元前337年),鄭國京(今中國中部河南省滎陽縣東南)人,韓國滅掉鄭國后,韓昭侯···
《韓非子》是戰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戰國時期(前475年—前221年)的著作。這部書現存五十五篇,約十余萬言,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。《韓非子》一書,重點宣···
鄧析(前545-前501), 河南新鄭人,鄭國大夫,春秋末期思想家,“名辨之學”倡始人。與老子和孔子基本同時,是戰國名家的鼻祖,著名的訟師。與子產同時,名家學派···
《諫逐客書》是秦朝大臣、文學家李斯寫給秦王嬴政的奏議。全文理足詞勝,雄辯滔滔,打動了秦王嬴政,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,恢復了李斯的官職。李斯(約前280年—前208···
《孫子兵法》又稱《孫武兵法》、《吳孫子兵法》、《孫子兵書》、《孫武兵書》等,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,早于克勞塞維茨《戰爭論》約2300年···
《孫臏兵法》又名《齊孫子》是中國古代的著名兵書,也是《孫子兵法》后“孫子學派”的又一力作。作者為孫臏,傳說他是孫武的后代,字伯靈,華夏族,齊國阿(今山東陽谷東北···
《吳子兵法》又稱《吳起兵法》,《武經七書》之一。它是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,由戰國名將吳起著,是反映古代軍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?!秴亲印分饕撌隽藨馉幱^問題,該篇既反···
《六韜》又稱《太公六韜》、《太公兵法》,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道家兵書。中國漢族古典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內容博大精深,思想精邃富···
《三略》原稱《黃石公三略》,是著名的古代漢族軍事著作,相傳作者為漢初隱士黃石公,屬于道家兵書,與《六韜》齊名。此書側重于從政治策略上闡明治國用兵的道理,不同于其···
《尉繚子》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書?!段究澴印芬粫?,對于它的作者、成書年代以及性質歸屬歷代都頗有爭議。一說《尉繚子》的作者是魏惠王時的隱士,一說為秦始皇時的大···
《司馬穰苴兵法》簡稱司馬法,中國古代著名兵書,“武經七書”之一。戰國初齊威王令大夫追論“古者司馬兵法”,并附春秋時齊國大將司馬穰苴兵法于其中,故又稱《司馬穰苴兵···
《素書》相傳作者為黃石公。全書僅有六章、一百三十句,一千三百六十字,字字珠璣,句句名言,對復雜的人性把握得入木三分,對世間萬事萬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觀察得細致入微···
《諸葛亮兵法》又稱《兵法二十四篇》,是重要的蜀漢軍事著作之一。據說為三國時期蜀漢名相諸葛亮晚年時所著,上面記載了諸葛亮幾十年來行軍打仗,治國安邦的經驗。
《百戰奇法》,又名《百戰奇略》。約成于北宋末,清人偽托明人劉基著,是“中國古代十大兵書”之一。明崇禎本《韜略世法》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,原作者已不可考。清雍···
《公孫龍子》是戰國(公元前475~公元前221年)后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的著作,據《漢書.藝文志》記載,《公孫龍子》原有14篇,后來多數散失。現存的《公孫龍子》···
《尹文子》,舊列名家,今本僅一卷,分《大道》上下兩篇,語錄與故事混雜,各段自成起訖。上篇論述形名理論,下篇論述治國之道,可以看作是形名理論的實際運用。其思想特征···
《神農書》一卷,相傳炎帝神農氏撰. 近代史學家認為是許行的著述。戰國,是一個思想活躍、百花開放、百家爭鳴的時期。在眾多學術思想和流派中,農家以其獨到思想見解和實···
《呂氏春秋》是戰國末年(公元前“239”年前后)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(儒、法、道等等)著作,又名《呂覽》?!秴问洗呵铩肥且徊抗糯惏倏迫珪ぁぁ?/p>
《淮南子》又名《淮南鴻烈》、《劉安子》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所著。本名《鴻烈》,鴻,大也;烈,明也;以為大明道之言也。是我國西漢時期創作的一部論文集,該書在繼···
《鬼谷子》,又名《捭闔策》。成書于戰國時期,據傳是由鬼谷先生后學者根據先生言論整理而成。該書側重于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?!豆砉茸印饭灿惺钠?,其中第十三、十四···
《王陽明全集》是研究王陽明心學思想及王陽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,是儒家思想中最具個性、最具爭議的代表作,同時也是一部現代人成功修身、強大個人內心的勵志作品。王陽明提···
《傳習錄》分上、中、下三卷。捲上是王守仁講學的語錄,卷中主要是王守仁寫的七封信,卷下是部分語錄和《朱子晚年定論》。全書由他的弟子徐愛、薛侃和錢德洪等編輯而成。該···
光泽县 | 贡觉县 | 扎兰屯市 | 盐池县 | 河源市 | 德格县 |
织金县 | 巴林右旗 | 茂名市 | 额尔古纳市 | 新晃 | 杭锦后旗 |
临颍县 | 沐川县 | 绵阳市 | 府谷县 | 罗甸县 | 遵义县 |